2)第四百五十四章 三年平辽的众所期盼_逆天换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对建虏的决战。

  大量移民不断涌入,负担辽镇官兵的粮饷,对东江镇也造成了不小的压力。官仓储量不断减少,也引起了官府的注意。

  根据估算,如果按照这样的消耗速度,明年官仓可能就支撑不到秋收。

  当然,闹饥荒是不太可能的。东江镇首先可以从外购粮,而老百姓手中也还有大量的存粮。

  东江镇的赋税在大明来说,是比较低的。再加上种植了高产早熟的作物,老百姓手中的余粮很多。

  为了弥补官仓的不足,以保证能供养军民,陈继盛所主持的官府已经决定,大量收购百姓的余粮。

  但老百姓对于灾荒的担心,还是存在的。交完赋税的话,只是卖出一少部分,购买其它的家用,剩下的基本上都是储存起来。

  谁知道明年年景怎样,家里没有足够的存粮,总会觉得不太安心。

  为了能顺利地收购到大量的粮食,就必须利用宣传,让老百姓卖粮出力,为早日平辽作出贡献。

  当然,在内部收购,付出的是军票;从外购买,却要花真金白银。官府出于这样的考量,也是正常。

  其实,对于粮食物资的缺乏,虽然有所考虑,陈继盛却还不是很担心的。

  朝廷发放的辽饷,东江镇商贸的赢利,都可以作为外购的资金。甚至于,还有郭大靖自己赚的巨额钱财。

  但能自己解决的问题,陈继盛不想牵扯太大,倒显得自己没有本事似的。

  陈文绣觉得吴晴说得挺有道理,军人确实在东江镇很受欢迎,可也是冒着生命危险。

  尽管伤残有养,阵亡有恤,但心理和感情上的伤害,又岂是能够轻易弥补修复的?

  “我问问她,有没有时间一起逛大集。”陈文绣也想找个伴儿,小琴要是有意,一起出去逛大集,珍儿也和小琴很亲近,确实是很不错的事情。

  吴晴也想让小琴出去散散心,笑着表示赞成。

  吃过饭,陈文绣便和小琴说了逛大集的事情,珍儿也旁边撒娇央求,小琴便答应干完活儿,便和她们一起出去。

  虽然心理上有些挫败,但小琴和其他移民一样,比如更晚来的陈文绣一样,对于现在的生活还是很满意的。

  相比于内地,这里的生活是比较简单的,活着不累。

  这恐怕是东江镇军民的普遍心理,只要不懒,肯卖力气,养家湖口就不成问题。

  …………………

  内部稳定,才能够让军队安心作战,并提供不断发展壮大的动力。

  三年平辽已经不是什么秘密,终于确定的目标,让军民们看到了没有战乱、安定生活的希望,也让军队有了奋进的目标。

  十几年的战争,多少人家破人亡,多少人颠沛流离,多少亲人流散。曙光已经出现,谁不期望能够如期完成?

  “生产进度还是不错的,但还有潜力可挖。”郭大靖在盖州召见了兵工厂

  请收藏:https://m.kdsbz.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