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九十章 攻山_逆天换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库殷抬高目光,山顶并不算远,能看到旗帜招展、人影晃动,但对建虏来说,却是遥不可及。

  阴险毒辣的布置,特库殷等建虏回想起来,还都觉得心寒不已。

  到达小铁山后,特库殷经过观察,认为山上的守军并不算多,顶多有千八百人。

  而且,山不高,坡不陡,进攻的困难看起来并不大。

  特库殷投入了三个牛录,将近千人,想要一鼓便攻上山。他采取最常用的进攻模式,一个牛录的弓箭在后仰射压制,两个牛录的重甲兵在前冲锋。

  其实,特库殷也就会这一种战术。或者说,当时的攻山也就这些手段,得用人往上攀爬仰攻,没有什么新鲜的招数。

  但特库殷及所率的建虏却万万没有想到,等待他们是与以往不同的猛烈反击。

  按照当时的战术打法,由远而近杀伤敌人是最常规的操作。

  比如明军的阵地,通常是按照大将军炮、轻型佛朗机、弓箭或火枪的射程来配置,敌人进入射程便开火,也是有层次的打击。

  如果是在旷野平地上,这种战术无可厚菲。遭到层层杀伤的敌人冲到近前,兵力和冲击力也大大下降,对于近战肉搏差劲的明军,压力也就没那么大。

  这样做的好处很明显,弊端则是敌人可以用骑兵反复虚攻,引诱明军浪费炮火。抓住火炮火枪装填发射速度慢的缺陷,伺机猛攻。

  可郭大靖却没有按常规布置,而是要近、中、远的火力同时爆发,最大地杀伤敌人。

  他的倚仗便是山顶阵地前的布置,建虏想近战肉搏很困难。

  而在故意隐藏打击火力的情况下,建虏为了保证进攻的连续和持续,只有少量部队进行试探性和引诱性的虚攻,便没有意义。

  事实上也正如郭大靖所预料的那样,特库殷调动兵力开始攻山,一直到山腰都没有遇到什么抵挡。

  显然,敌人的阻击阵地就在山顶,也就是一道防线。这有点出乎意料,但特库殷却并不在意。

  攻山的部队在山腰重新调整后,弓箭压制,步兵冲锋,向着山顶发起了进攻。

  山上的还击强烈了起来,但还不足以挡住建虏冲锋的脚步。进攻的顺利,使得建虏再次压上了一个牛录。

  这是正常的指挥,没有把前锋部队放上去就不管的道理。一旦前锋遭到挫败,后续部队能够再发起进攻,使得守军没有喘息补充的时间。

  在距离山顶只有五六十米的地方,攻山的建虏不得不避开两侧的低矮木矛林。

  削尖的木棍只有一米多高,斜着插入雪中,浇水冻实,密密麻麻,难以通过。

  建虏在二十余米宽的通路上又向上登山进攻时,山顶的火力骤然加强,全部是侧射的火力。

  弓箭、火枪从两翼斜着射来,建虏不断地付出死伤,但他们逞着悍勇,顶着盾牌继续向上仰攻。

  为了掩护攻

  请收藏:https://m.kdsbz.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