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0235章 玉女一去不复返_重生科技狂人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推动者,早在1970年代,便结识了供给学派的开创者RobertAlexanderMundell即罗伯特?亚历山大?蒙代尔,后者在原本时空里的1999年,获得了当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更被誉为“欧元之父”。

  1970年代的蒙代尔还是无名小辈,但他有着非同一般的洞察力。在其看来,“惟一的经济就是世界经济”,当美国对其他国家实施经济制裁或是设置贸易障碍后,最终都会惩罚到自己。

  由于凯恩斯主义盛行多年、强调竞争决定一切,蒙代尔的思想简直可以说是异端,但巴特利却积极地接受了它。

  现阶段,美国经济的一大问题便是通货膨胀。

  主流观点认为,通货膨胀仅仅只是价格上涨,当价格得到调整。通货膨胀就会像噩梦一样消失。

  但巴特利和供给学派的那帮经济学家则提出,通货膨胀是由货币供给引起的。这就意味着得通过降低税率、鼓励生产等措施来抑制通货膨胀。

  在《华尔街日报》的社评版,巴特利频繁地推出了这些理论。

  一些评论家和学者接受了该观点,更多的人则持怀疑态度。他们认为巴特利掉进了旧时自由市场理论的陷阱,《华尔街日报》社论版提出的解决方案不仅危险而且具有破坏性。

  结果罗纳德?里根在1981年上台后,制定了以供给学派理论为基础的经济复兴计划,并从1983年开始,美国的经济温和复苏,《华尔街日报》社评版由此被认为是共_和党复兴的功臣。

  在唐焕看来,供给学派的那一套,归纳起来大致就是减税、拉动需求、刺激消费。

  而里根执政时期,美国的贫富差距在明显拉大,只不过无论是上层,还是底层,都得到了足够闭嘴的利益增长,于是就成了经典案例。

  但不要忘了,美国可是超级强国,它可以随便玩,比如通过让日本在广场协议上签字进行日元升值之类的抽血,要真是以为美国靠着单纯的灵丹妙药缓过劲来,那就未免有失偏颇了。

  不管怎么样,巴特利在《华尔街日报》的社论版上,宣传供给学派的那些观点,确实被里根采用了,堪称改变了一个时代,让媒体光环更加高大上了。

  但另一方面,巴特利的笔杆子也极具杀伤力。

  1979年,他写了标题为《查帕奎迪克岛与可信度》的社论,对准备参加总统竞选的爱德华?肯尼迪的道德观提出了质疑,从而影响了这个来自马萨诸塞州的参议员成为入主白宫的第二个肯尼迪的机会。

  1984年,他编发社论,指出民_主党副党魁杰拉尔丁?费拉罗的公司可能与一宗犯罪有联系,传闻《华尔街日报》新闻版编辑曾拒绝刊登这条新闻。

  1988年,他的社论又指责马萨诸塞州州长

  请收藏:https://m.kdsbz.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